首页 / 专家解读 / 正文

百年大党青春晖

发布日期:2021-05-14 浏览量:

淅淅细雨,浓浓春意……这是四五月的江南景致。那一天,我手捧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的《雨花台》和《革命者》两部作品,来到上海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前,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百年大党啊,你那艰难辉煌的历史是无数青春光芒照耀和无数青春生命铺就的,所以它才在人类文明史上显现了非凡的活力与持久的朝气……

(一)

当年,在建党前夕的北大红楼上,是李大钊燃起第一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火炬,那时团聚在他身边的是刚20岁出头的邓中夏、何孟雄、缪伯英等。

1920年8月的上海渔阳里,走到陈独秀身边,与他一起讨论建党的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也都是20岁上下的热血青年……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13位代表,走进上海兴业路76号的那幢石库门房屋,参加了划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而湖南来的毛泽东正是这个年龄。

中国共产党,就是诞生于这样的青春生命之群体中……

后来,为了实现一大宣誓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目标,年轻的共产党人便开始高举信仰的旗帜,走在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与腐朽政府抗争的最前列——

我看到,上海滩的大街上,刚入党才几个月的上海大学学生黄仁带领同学和工人们在反帝反压迫的集会上高喊着“我们不要租界!我们不要压迫!还我自由!还我中国!”的口号时,被反动军警雇佣的流氓分子从七尺高的台上推下并暴打……那一刻,我看到同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之一的瞿秋白拼命地将浑身是血的黄仁往医院送,呼喊着医生“救救他!救救我们的英雄”!但,由于黄仁受伤过重,医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黄仁是第一个为“主义”而牺牲在街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20岁。

是谁挥洒了千顷鲜红的血涛,把这世界的腥脏涤净?

是谁燃烧了万丈炳灼的心火,把人类的罪恶毁烬!

我为正义而牺牲的朋友哟,我祝你光荣的死,成为猛烈的导火线,使革命的炸弹早日在赤日光中飞进!

为黄仁写这首诗的人叫郭伯和,同样是年轻的中共党员。郭伯和1925年被推选为全国学联临时代表大会的主席。这位年轻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一直战斗在最危险的一线,屡次被敌人关进监狱。在他为黄仁写下悲壮诗篇3年之后的1927年6年26日,作为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的郭伯和被敌人抓捕,7月31日英勇牺牲,时年27岁。与他一起被敌人抓捕和枪杀的还有陈独秀的大儿子、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当时陈延年也只有29岁。

1928年6月,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也壮烈牺牲,年仅26岁。另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江苏省委代理书记赵世炎,也被敌人残害……牺牲时也才26岁。

他们,都是20岁刚出头,便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又在二十四五岁、二十五六岁时出任中国共产党重要岗位的领导人,而当他们朝气蓬勃、激情满怀投入繁重而艰巨的革命之时,他们为中国共产党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时,便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地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生命。也正是他们牺牲时太年轻、太可惜,所以他们闪烁的生命光芒,从此也让我们党的生命里注定始终荡漾着青春的血液、青春的朝气……

(二)

“同志们!苏维埃的旗帜已经在全国到处飘扬起来了!”我们底主席向我们和平地温声地作这样的郑重的开会词。

……

在这次的代表会议里,有我们的十六岁的年轻勇敢的少年列席。他有敦厚而稍近野蛮的强的脸,皮色红黑,两眼圆而有精神,当发言的时候,常向旁或向上投视,一边表示他在思想着所发的言,一边正像他要用着他底两眼底锐利的火箭,射中革命的敌人的要塞似的。

这是鲁迅的学生柔石写的《一个伟大的印象》一文中的片段。我知道柔石受这位“小弟弟”的革命精神影响很大,因为正是这位年仅16岁的共产党员的出现,让柔石深感自己要像“小弟弟”那样用“火一般的生命”去革命、去战斗。让柔石近似崇拜的“小弟弟”叫欧阳立安,湖南人。

当年的革命青年浪潮,就是这样相互交融、相互推进,从而造就与形成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

柔石是在受到欧阳立安这样的“小弟弟”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渐渐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他和殷夫、冯铿都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文化战线上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士。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的精神和斗志,让鲁迅先生十分敬佩,称他们是自己的“好朋友”。

这几位与鲁迅志同道合的年轻共产党人后来一起被反动派抓捕并枪杀,在监狱和刑场上,他们表现出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和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对柔石坚定走上革命道路有着重大影响的“小弟弟”欧阳立安,也是与柔石等一起被捕并枪杀的上海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17岁。

欧阳立安牺牲前,敌人用尽各种心计企图收买这位少年共产党人的心,结果被他断然拒绝:我参加共产党,别说活了17岁,就是为了它的崇高事业活一天也值!

鲁迅得知他的这些“好朋友”被敌人秘密残害的噩耗后,悲愤难抑,写下诗篇: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两年后,鲁迅又写下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后来长久地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上,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们向革命英烈学习。

可以说,1949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青春英雄史,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下的敌后地下斗争中,还是在敌我交锋的正面战场上,走在最前面、拼杀在最前面的一定是那些年轻的勇士。

(三)

和平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着全国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奋勇前进着。

在这期间,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批青年人在国旗和党旗下宣誓:跟党走、听党话。到祖国和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继承了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精神,为迅速摆脱国家一穷二白面貌流血流汗、建功立业。

让我感动的是,1932年有一位叫白丁香的烈士,在进行秘密工作时被捕,牺牲时年仅22岁,她的革命伴侣乐于泓在她牺牲之后,苦守18年。后来,在雪域高原西藏遇见了像“丁香”一样的时钟曼女士,俩人结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丁香”,从此,这“丁香”一家在国防军工战线辗转四方,为国奉献。然而他们都没有忘却躺在南京雨花台的烈士“丁香”。阿乐先生在80多岁高龄时,带着全家人来到雨花台,站在烈士丁香的遗像前久久不能离去,临别时嘱咐家人:等我死了后,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雨花台,让我陪伴丁香烈士的英魂吧!1992年,阿乐先生病逝后,其女儿丁香按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部分骨灰埋在雨花台的一方土地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知道后非常感动,就专门为丁香烈士和阿乐先生埋葬骨灰的地方铸了一块小牌子,种了几棵丁香树。1994年清明节前,当我到雨花台采访时得知丁香与阿乐的故事后,即兴写了篇《雨花台的那片丁香……》。

(四)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在这40余年里,我走遍了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光辉历程。而在这其中,青年党员始终是先锋队和模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功立业者。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人类最有温度的生命史诗。作为一名记录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我目睹了无数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场景——

在贵州毕节的乌蒙山区,从2015年开始,就有3000多名来自深圳特区的年轻扶贫队员长年奋战在此。他们每天不分日夜地奋战在泥泞和崎岖的山道与峡谷之间,帮助每一户贫困百姓完成产业落地、子女上学、修建房屋等难题,而年轻的扶贫队员自己则推迟了婚期、放弃了出国机会、忘了皮肤已经晒黑、体重消瘦了若干斤……这些年轻人在乌蒙山区一干就是四五年!许多人在脱贫攻坚战中光荣入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兑现着自己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我在《时代大决战》一书中这样描述他们:

在年轻的扶贫队员身上,除了这些品质之外,你还能看到一种高尚与高贵,他们个个都有火热的激情、宏大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意愿。这难道不是与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那种忘我、无私、拼搏、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吗?

看到年轻的扶贫队员们工作起来不怕艰苦、不讲条件、不论你我、不言得失、不求名利,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冲锋陷阵,为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八路军开荒南泥湾,投身大生产;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解放军顶风冒雪守卫边防,舍生忘死挺进灾区……他们是新时代的铁军,是深受革命精神熏陶和影响、自觉传承和弘扬革命理想的铁军!

中国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谱写了世界脱贫的壮丽史诗。

2020年,一场殃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我国,特别是从去年3月初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上海浦东机场这一防范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始终活跃着一支以年轻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防疫队伍,他们用血肉身躯组成了一道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再次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谛。

了解历史需要拂去尘埃,而认识现实,我们只需张大眼睛。在以我用笔触追索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时,发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它是由一群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酝酿了一个伟大政党的建立;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腐朽政府统治,建立新中国的腥风血雨的战斗中,它是由那些不怕牺牲、勇猛冲锋的青年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展了一条走向胜利和成功的道路;在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征程中,又是一个更大群体的青年们以朝气蓬勃的豪情和智慧,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就是百年大党为什么永葆青春的缘故。

在我们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也向中国青年们致敬!

(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